画册是平面的,也是立体的。现代画册的装帧设计已经突破平面,走向立体。一些造型奇特、用材新颖的“另类”画册纷纷在我们生活周围亮相,给我们的装帧领域吹进了一股清新时尚的风。画册的立体形态就象一个人的身段,有重量,有触感,具有强烈的特征性和直观性。我们可以用眼睛去感悟、用双手去触摸画册的立体之美。
画册的开本也是一种语言。作为最外在的形式,开本仿佛是一本画册对读者传达的第一句话。恰当开本的设计能带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,而且还能体现出这本画册的实用目的和艺术个性。比如,小开本表现了设计者对读者衣袋画册包空间的体贴,大开本为读者的藏籍和礼品增添几分高雅和气派;窄开本的画册显得俏,宽开本给人驰骋纵横之感,标准化的开本则显得四平八稳。东京地铁里的一大景观就是众多的日本人都在埋头读画册,读得最多的,就是口袋画册,日本人称之为“文库画册”。每本画册只有 10公分×15公分,男人的口袋、女人的手袋,都可以绰绰有余地装下。口袋画册的好处不光是尺寸的便携,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是价廉,更多的人都能买得起。小有小的方便,大有大的气派。开本除了大小之外,还有形状区分。平常的画册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,偶然三角形或圆形等异形开本的画册也会很有个性。一本关于陶瓷艺术的册子,画册页的形状采取不规则的椭圆形,体现了陶瓷圆润的特性;每一页形状都不相同,恰好传达了陶瓷制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,画册的内容和形式结合得非常完美。靠另类的外型吸引眼球,看上去好象是一本完整的画册被斜着切掉一块,总有些让人浮想联翩,希望去找到它的另一半。这种类型的画册偶尔为之,很有创意,但千万不可以滥用。
我看到一则有关新闻,说最近有一家企业推出了一系列“浴室读画册用塑料制画册”。这些画册如被水沾湿也不会撕破,页面不会黏上。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,塑料的特性和浴室画册的要求不谋而合。其实这种从功能出发选择材质的范例很多。比如婴幼儿用的布画册,全部由各色布手工制成,内页图画都是具有立体效果的布画,图形栩栩如生,呼之欲出。婴幼儿喜欢撕扯画册页,对画册的信息量要求不大,但对安全性要求很严。布做的画册耐撕扯,柔软而安全,视觉效果好,宝宝翻看也方便。画册装帧的材质选择还可以从画册的内容出发。比如《水浒传》,《水浒传》的函盒采用木头做成古代囚犯的枷锁形式,把画册名和作者名字印成封条式样,巧妙地暗示了故事的一些情节内容,形式与内容非常贴切,木质函盒还可以很好的收藏画册。材质运用得好,可以无声地向人们传达画册的内涵。不同的材质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触觉感受:毛皮的柔软、温暖、女性气息浓;金属的坚硬、冰凉、时代感强;布的朴实、温馨、怀旧;木头的中性、古朴、沉稳。好好的理解材质利用材质,往往能为我们的设计锦上添花。冯骥才的《灰空间》一画册,设计师设计得非常简洁,没有任何插图,只有左下角画册名和作者签名,但是此画册给人的感觉却很厚重并且高档。其关键就在封面所用的有肌理的艺术纸张上,感觉空灵却不单薄。试想大片的留白空间,如果运用在普通的铜版纸上,效果一定大打折。
画册是个六面体,封面封底的展示面积最大,是装帧设计的重点,其它面的面积比较小,又在侧面,常常容易被忽视。但是从画册的立体形态的完整性来看,侧面却是不可以缺少的组成部分。在画册柜有限的陈列空间里,画册脊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封面。《中国现代陶瓷艺术》丛画册由一套五本组成,五本函盒按顺序并列放在一起时,画册脊图案组成一个完整的陶瓷瓶,使人一看就知道画册的内容,放在画册柜里也非常好看。每一本画册脊上的部分陶瓷图案形成本画册各卷的识别标记,此标记也渗透于扉页、文字页、隔页、版权页中,真正做到了表里一致。画册脊的设计现在已经慢慢开始被重视,画册口被利用起来的却很少。《梅兰芳全传》一画册可以说是画册口设计的经典之作。该画册利用特殊的印刷工艺使画册口朝左右不同方向弯曲时,分别呈现梅兰芳的生活照和戏剧照,巧妙地反映了梅兰芳戏剧舞台和人生舞台两部分。画册口虽然展示面小,却是大有文章可做。我见过一本乐谱画册,每页画册的外侧边都被刻意裁剪成不规则的齿状,象被撕过一样,有一种作旧的感觉。参差的边线和画册内跳动的音符相呼应,显得生动而和谐。周到、个性的画册脊和画册口设计能为画册添彩,而且无论如何放置,都能展示画册的内涵。